闷子:…… 墩子再接再厉:“哥,你跟那县城的姑娘八字还没一撇,面都没再见过,啥花前月下都没有。你去云南闯 ,就不怕人家扭头嫁给别人?” 闷子终于忍不住,不再闷了,涨红着脸,瞅了大房三人一眼,闷声闷气说:“就我这副穷酸样,就算与那姑娘心意相投,她的父母也铁定不会同意。与其闹得两家不愉快,让那姑娘左右为难,我还不如想办法挣点钱。等我有了钱,在城里买套房子,好吃好喝的帮忖着她父母,就不怕他们瞧不上我。” 听得王芬兰那叫一个心酸哟,不顾二老反对,拍手应承,“男儿志在四方,你长大了是该出去历练历练。等你真赚了大钱,在城里买了房子,娘也跟着你去享享福。” 丝毫没提那县城姑娘的事,墩子拐拐周燕胳膊,在她耳边低语:“我妈这是觉得我哥和那县城姑娘不成吧?我们要不要帮一把?” 自从墩子读书以来,就学书里的人,从娘喊成妈,周燕见怪不怪。想了想, 低声音说:“要不,咱们帮他写封情书给那姑娘。” 又一想,不是当事人去送,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必要的误会悲剧,又改口说:“要不,你一会儿问问闷子哥的意思,如果他也有写情书的意思。你们就来我屋里,我帮他写一封,然后他拿着信,去镇上找找那姑娘?” 虽说当时闷子和那姑娘只有一面之缘,但月波镇就那么巴掌大,统共就几十户人家。只要闷子去车站问问售票员,或是去派出所问问谁家有嫁去县城女儿的老人家,用排除法,铁定会找到那姑娘的。 “三妹,你真能耐,居然想到写情书!”墩子两眼放光,等一家人散去后,就戳了戳跟他睡一屋儿的闷子,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等大房两口子、周慧都睡着了,偷摸着去了周燕的屋里。 周燕早已等候多时,她虽然没继续上学,但是当初上学时买的铅笔本子都放在屋里,又有二狗这个小老师天天教她读书念字。她帮闷子写情书,也不会担心 馅。 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想着墩子的话,他一走,那姑娘说不定真转头嫁给别人了,不做点什么,他会后悔一辈子。 尽管知道让那姑娘等他有些自私,可他也没把握那姑娘能看上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周燕帮忙写信。 现代的情书都比较 骨,比如什么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我对你一见钟情, 你绵延不绝等等。让人一看就觉得腻歪。 五十年代则不同,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含蓄,情书也就比较文艺,比如闷子这封信就是这样写的: xx同志: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 到陌生。因为我们是第一次通信,友谊还只是开始。 那 在镇车站,我对你印象深刻,思来想去许久,我觉得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周永,小名闷子,上水村老周家大房大孙子,父母尚在,有一姐一弟一妹,大姐已经出嫁,祖辈十八代都农民…… 洋洋洒洒一大篇,情 之类的字没有一个,却隐晦的提出想跟那姑娘处对象的想法。 虽然字不是闷子写的,情书内容是墩子和周燕一起想的,可周燕看着那封情书,闻着纸张特有的味道,居然有种怦然心动的 觉。 她想,要是以后有人也像这样,绞尽脑汁的给她写情书,就算她不喜 那个人,也会对那人和颜悦 ,刮目相看吧。 三天后,周秀芳和闷子离开了周家。 因为不知道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丹丹被留在周家,只等他们二人在那边安顿好,再接她过去。 丹丹年纪还小,尽管周秀芳这几天一直在给她做思想工作,她也答应的好好的。可真到离别的时候,丹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抱着周秀芳的大腿死活不肯撒手,嘴里一直喊着妈妈不要丢下我,我不要跟你分开。 听得周秀芳肝肠寸断,眼泪止不住的往下 ,好几次忍不住,想带她一道走。可最终还是狠下心,把丹丹一把推开,噙着眼泪和闷子急冲冲的离去。 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周燕心里羡慕不已,啥时候她也能像他们一样,独自出去闯 啊。真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想做啥就做啥,想吃就吃啥,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多好! 可惜这些事情,她也只能想想罢了。距离她能独自翱翔的 子,还长着呢。 时光荏苒,一眨眼便到了![](//www.szrunfeng.net/ig/yang.png) 三月,该 秧种稻谷了。 麦子早在二月份的时候收割了,但是收成不大好,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过上水村的村民不大在意,这收成好坏全靠天气天意,麦子收成不好,他们还可以指望稻谷。再不济,还有玉米、高粱、红薯,总有一种庄稼会大丰收,填 大家的肚子。 在这样乐观的情绪下,一批批的秧苗种了下去。可没过一个月,村民们便渐渐察觉到不对劲。 原本沟渠里 淌不息的泉水 渐变少,不足以灌溉所有的农田,上水村又在半山 ,所有农田都是梯田,要从山脚下的江河担水到山上灌溉十分的困难。 一是下山的路崎岖狭窄,担的水一不小心就会洒了,白浪费力气。二是光下山就得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上山则要两个多小时。一来一回就要三个半小时,就算社员们不怕吃苦肯下山担水,可长此以往,身体肯定吃不住啊。 就这么纠结了两天,因为缺水,原本葱郁青的稻田开始渐渐泛黄, 出稀稀拉拉的绿 ,甚至有些稻田大片秧苗直接枯死。 社员们急了!这庄稼就是农村人的命,庄稼死了,他们还怎么活啊! 原本刚开始干旱的那两天,李保全还派人去山顶上找找小溪泉眼,看能不能把水引到村里的沟渠里。 可惜的是,在以前山间随处可见的小溪 ,居然不声不响的都枯竭了,想引水都没办法,只能下山挑水了。 在村委开了一场大会后,李保全便带领着全队社员,每天天不亮就去山下的江里担水回村里灌溉。 不出三 ,全队劳动力都累得 疲力尽,有几个身体不好的,甚至直接晕倒在担水的路上,差点滚下山去。把一众社员给吓的,愁眉苦脸的跑到山上的破庙里,祈祷老天开眼,来场大雨,解解这场奇怪的 旱。 周燕将这一切都看着眼里,瞅着周家人都累得 疲力尽,吃饭都没力气。一到天黑倒在 上闷头就睡,话都累得不想说。便想着她的空间可以 引活物,那么能不能引导水呢? 于是有天半夜,她趁着周家人睡得死死的时候,跑到山顶上一个干枯的泉眼旁,闭上眼睛心里默念水水水做试验。一睁开眼睛,泉眼毫无变化。不由大失所望,又引导了一些灵泉进泉眼,还是没有反应。 难道是灵泉引导少了?想了想,她一咬牙,引导空间近一半的灵泉到那泉眼里。 没到两秒,就见那干枯的泉眼涌动了几下,而后三柱巨大的泉眼 涌出来,哗啦啦冲了周燕一脸水。而后 洒成巨大的溪 ,顺着村里的沟渠 向村里四面八方的田地里。 成了!周燕心中大喜。果然是万能的金手指!虽然 疼灵泉少了一半,但是能用一半灵泉换来村里人今年不挨饿,她觉得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就没那么心疼了。 第二天一大早,社员们发现干枯许久的沟渠泉水![](//www.szrunfeng.net/ig/man.png) ,田地里 裂的土地已经滋润成原样,发黄的秧苗也渐渐回 ,一片生机![](//www.szrunfeng.net/ig/bo.png) 的样子。 社员们以为是在庙里求神老天开了眼,惊喜得四下奔告。甚至还和李保全商议,要不要把山顶上那破庙修缮一下,顺便把庙里唯一一个老的手脚都不大利索的老和尚接到村里来供着。 建国前,山顶上的小庙香火还是很旺盛的,附近几个村子都在那里求神拜佛,进贡香火。 建国后,国家不倡导搞那些神神叨叨的玩意儿,那小庙便渐渐没落。原本有五个和尚在那里吃斋念佛,没人进贡,没香火钱后,四个年轻的和尚受不了天天饿肚子,便还了世俗回家种地去了。 只有这个老和尚,他从小就在这个庙里长大,无父无母,无亲无戚,无依无靠,无处可去。只能在庙里自己种点瓜果蔬菜勉强裹腹,偶尔依靠村里时不时的接济,辛苦度 。 不过就算他过得不尽人意,又老的说话做事都不利索,可在村里人眼中,他还是比较德高望重,有发言权的。 虽然前些年都没搭理他,也不大相信他说的话。可经由干旱这一事,村民们又对他充 信心,开始认同起他说的话来。 周燕便抓住这次机会,用一只烤的滴油的大肥烤兔,收买了老和尚。让他传达干旱还有各种自然会持续好几年,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的事情。尤其点名了山顶上树木被砍光,村里容易遭受泥石 的事。 上水村其实在很多年前经历过泥石 ,那时候发生在大半夜,村里人都睡着了,等听到动静的时候已经晚了。 幸存下来的老人们,每年都会说起这事儿追忆往事,年轻人虽然不以为意。到底觉得今年的老天爷反反复复不大正常,又有那百岁老和尚言之凿凿的说有灾情。 为防患于未然,补齐缺失死掉的秧苗后,李保全便带领着社员们,从深山开始移植大颗树木到光秃秃的马鞍山山顶上种着。又组织大家用石灰砂浆混合着沙石,给每个社员家背后修建一道坚固的拱墙,用来减缓泥石 冲刷,便于逃命。 又呼吁大家,把自己的地窖挖深,挖大点。再把地窖加固,每个屋儿挖个通道,通向地窖。一旦泥石 或其他灾害来袭,可以直接跳进通道,跑到地窖躲避。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在挖 ,大有当年打地雷战的架势。 于此同时,上水村的大动作,惊动了附近几个村子,甚至是镇上。有信的,也有不信的。甭管信不信,周燕该做的都做了,也就无愧于心,该干嘛就干嘛。 自从周燕第一次拿烤兔贿赂庙里的老和尚后,这个名号为“了尘”的老和尚便讹上了她,三天两头就让她送烤兔,或者送其他吃食去,不然就曝光她。 一开始周燕很不高兴,觉得这老和尚事情忒多,本来是一场愿买愿卖的公平 易,他凭啥仗着自己年迈,老是使唤讹诈她。 后来又觉得他怪可怜的,年纪一大把了,自己孤苦伶仃一个人守在一个破庙里。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生病了也没人知道。还得自己强撑着身体,四处挖草药,熬药医治,实在可怜的紧。她就当帮助孤寡老人,做做善事,隔三差五就来看他。 后来有一天,老和尚吃 喝足以后,忽然问她,说,你身上带了那么多张嘴不累吗?要不把它们都放在庙里的后院养着。他帮着照拂着,反正庙里后院没人来,养在后院没人会知晓。想吃的时候就宰两只,到时候她可以到庙里来跟他一起开小灶。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他都有…… 从不信鬼神之说的周燕,当时听到他的话大吃一惊。她一直以为,那种能看破一切红尘事物的得道高僧只是传说,没想到眼前这个脏兮兮的老和尚,居然知道她有空间,里面还养了许多兔子的事情。 顿时肃然起敬,不敢轻慢,依言照做。再后来回味过来,问他,你不是和尚吗?怎么能吃 杀生?这不是破戒吗? 了尘啃着油滋滋的兔腿儿,对她神秘一笑说,佛曰,善恶自在人心。杀人的,不一定是坏人,不杀人的,也不一定是好人。端看其人怎么做,怎么活罢了。难道我杀生吃 ,就不是和尚了吗? 周燕略一思索,觉得真tm有道理。怎么活都是活,和尚也是人,谁规定和尚就得一辈子吃素?也就放下戒心,和了尘成了忘年之 ,每天都往庙里跑。 周老太太以为她看破红尘,年纪轻轻就想出家。吓得她拉着周燕苦口婆心劝了许久,周燕不得不再三保证,自己只是看老和尚可怜,想积 德做善事照拂他,没有别的想法。周老太太观察了她好几 ,见她吃喝拉撒都正常,头发也在,也就随她折腾去了。 今天周燕上山上的庙里,是想趁天还没有热起来的时候,把新出生,又长肥了的近五十只兔子全宰了,做成腊兔,和丹丹一起去云南金山角,把腊兔 手。 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周秀芳、闷子两姑侄已经在金三角站稳了脚,把周遭一切吃了通透,便写信回家里,让周老太太带着丹丹去云南落脚。 川南省会到云南昆明八百多公里,坐绿皮火车最少要两天一夜。周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上次去南昌市坐车都要了她半条老命,一听要坐这么久的火车,她说啥都不愿意去。 倒是四房的周建国,自告奋勇的要护送侄女儿去云南。周燕身为凑热闹的专业户,一没读书,二农忙已过,成 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天天往山顶上的庙里跑。能有机会出去见见世面,顺便赚赚钱,她当然不会放过。 周建国从小 子就滑头,没结婚之前,也胡 跑过不少地方。让他带两个侄女儿去云南,周老太太还算放心。只叮嘱他看好侄女儿,去了那边见着周秀芳他们就尽早回来,别在那边惹是生非。 不想一辈子窝在穷乡僻壤,也去云南发家致富的周建国自然 口答应。 因为镇上没有卖火车票,只有县城才有。周建国今天一大早就去县城买票,目测要明天才回来。而上火车的地方在省会火车站,距离上水村大概要两天半的路程。 因此,周建国买的车票不会太急,最起码也要买四五天后的火车票,便于收拾行李,以防出现什么意外赶不上火车。 周燕在年初的时候就杀了三十只兔子做成腊兔,那时候她的盐太少,只能做这么多只。 五十时代的盐不像现代那么廉价普及,这个时代的盐虽然没有古时候那么贵,但也是要花好几 钱买的。 注意,五十年代的一 钱,等于现代十块钱。 而且自从吃大锅饭后,供销社就不再供应食用盐。周家仅剩的那点盐,平时偷嘴都不够用,哪里能做腊兔。 做腊兔,首先就需要盐腌制,然后加些花椒姜片八角之类的香料打磨成粉抹在兔 上,再晾晒几天,用柏树枝烟熏一下午即可。 按时间来算,新杀好的兔 制作时间肯定不够。不过周燕可以在空间晾晒、烟熏好兔 。也不怕兔 杀好,没地方放。 因为是一个住,了尘向来有买一大堆调料用的习惯。在吃大锅饭以前,了尘掏出自己存了好些年的 箱钱,一鼓作气买了好几十斤堆在后院厨房里。周燕腌制五十只兔 ,怎么着都够了。 第031章 五天后, 周燕踏上了去云南昆明的火车。 两天一夜的漫漫旅途,本该是件及其辛苦的事情。但因为有周秀芳先前寄过来的一大笔钱, 周老太太特地让周建国买了三张卧铺票,上中下同一边位置, 同一个车厢,关上门可以杜绝一切纷扰。 不过中途总有人开门过来窜门子, 甚至看丹丹一个小女孩儿睡一张 铺, 威 利 要换 铺。被吵得不耐烦的周燕, 毫不犹豫将那人一脚踹飞出房间,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那人后来又找了几个凶神恶煞的男人过来寻仇,周燕无所畏惧的 了上去, 不到一分钟结束战斗。外面的过道躺了一趴啦动弹不得的男人, 周燕也挂了不少彩。 周燕力气是大,可她没有任何格斗经验,打架全靠一身蛮力和灵泉修复伤口。面对几个大男人群而攻之, 纵然有周建国帮忙, 周燕身上脸上还是挨了好几拳。 借着火车卫生间里的镜子,周燕看见自己半边脸肿的老高,一边疼得嘶嘶叫唤着, 用同一个车厢里, 一个好心老太太给她的一小瓶药酒擦脸。 一边恨恨的想, 要不是怕列车员和乘警管制, 她早掏出空间里的大砍柴刀, 将那些以大欺小的王八全都给放放血,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老老实实的做人。 又觉得自己太没用了,明明有金刚大力士的力气,却因为不会格斗,连累着四叔护着她,鼻血都被打出来了。 要是有人会格斗术就好了,那样她一定会拜他为师。不说学 ,学点皮 ,配上她一身蛮力,只要不遇上格斗专家,一般的人,她就再也不怕跟他们杠上。 只是上水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 的农民,她认识的人中,又没谁会这种稀缺的技术,她想学格斗,恐怕很难。 不过经由此事,周燕长了个心眼。她这张脸太过漂亮,金三角那地方太过混 。尤其是在这几年到未来十年,金三角的罂粟种植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各种武装势力和犯罪份子都穿 在其中,致使金三角地区杀人犯罪、 粉抢劫、贩卖人口等等事情,每 每夜都在上演。 周燕这张脸蛋出现在那里,无疑就是块大肥 ,人人都想咬一口。 必须让这张脸变丑下来才安全! 周燕摸着自己一头漂亮的头发,忍痛拿刀把头发齐耳割断, 成了假小子头发。又拿着 铅笔,在脸上点点画画,将一张漂亮的脸蛋,生生画成了如花! SZrUNFE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