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娘有些意外,竟然有人能认出自己?看其容貌,很是陌生。陈木听闻也走了出来,看着行礼的黄二斤,问:“我是陈木,你是?” 黄二斤笑了起来,果然没有认错,报上姓名之后,便对张马夫说:“你如此不讲诚信,就不怕官府治罪吗?” 张马夫郁闷,一件小事怎么可能会惊动官府,不过看围过来的人多,若再不解决,说不得是个大-麻烦,连忙说:“我不要钱了,还不行吗?” “不行,你必须要钱,你也必须将他们送到通济门大街去,不能因你一人,破坏了京师无数商人的诚信形象。当然,你还需要为你的错误给他们道歉,赔偿。” 黄二斤直言。 张马夫刚想呵骂,就听有人议论:“这不是中华书局的黄管事吗?” “什么?” 张马夫脸一变,中华书局的背后是司礼监,司礼监又是皇里面的人,自己只不过是想省点时间,不成想得罪了如此人物。 “好,我答应。我们出金川门,从城外绕向通济门吧。” 张马夫怕事情越来越麻烦,连忙答应下来。 黄二斤让黄二月先回家,直接上了马车,对愣着的张马夫说:“走啊,我若不跟着,谁给你证明履行了承诺?” 张马夫固执地认为黄二斤是想坐便车,但没办法,只好掉头。黄二斤对车里的陈木、崔娘等人说:“你们是来找陈余陈管事的吧?” “你认识我姐姐?” 陈力连忙伸出脑袋问。 黄二斤哈哈大笑:“何止是认识,我们同为里效力,她做得可是比我强多了,我给你们说啊,陈余明过人,现在可是皇后身边最得力的管事。你们也知道,皇上原本想要送她北平,可北平又营造新都,耽误了下来……” 陈木、崔娘听着女儿的趣事,一路也不烦闷,直到了通济门大街的暖炉阁,在陈木一家人下了马车,给张马夫二百文钱,马夫收下之后就想走,被伸出手的黄二月拦住:“道歉,赔偿。” 张马夫脸几变,又看了看暖炉阁,知道这里的水深得很,便取出了二两银子,给陈木:“对不住,是我鲁莽了。” 陈木看向崔娘,崔娘将银两还给了张马夫:“你是一个生意人,就应该重承诺,重信用。这笔钱就还给你,但愿你能谨记,做人要有良知。” 张马夫动不已,连声谢。 陈余正在飞快地拨算盘,厘算十一月的暖炉账册,一抬头看到黄二月来了,不由提起笔就点了过去,黄二月避开,举起双手:“陈管事,当着你父母的面多少注意点规矩吧……” “父母?” 陈余这才注意到自己父母与弟弟来到了京师,眼眶一热,连忙走出柜台,扑向崔娘,喊了声:“母亲,想死女儿了。” 崔娘抱住陈余,轻轻拍着陈余的后背,安抚道:“我们也想你啊,这不来了。” 陈余看了看自己两个弟弟,问:“妹妹呢?” 崔娘笑着说:“你妹妹也想来,可他们身子骨弱,经不起长途奔波,这才托给了张先生照顾,张先生有意认她们为义女,教点文字。” 陈余原本有些失落,可听闻这个消息还是很高兴,张博志先生是有名的大儒,还参与过社学教材的编纂,是个了不得的人。 陈木看着外面人来人往,摸着头说:“这京师还真是热闹。” 陈余连连点头,引家人进入后院:“自昌都剌大捷之后,京师热闹便一胜过一,等明朝廷封了印,恐怕会更热闹。” 陈木听闻昌都剌大捷,便动地说:“朝廷打了大胜仗,我们脊梁骨也得直啊,你是不知道,北平城为了这件事,竟然罕见地停工一,几十万人,说停工就停工了,周围的酒水都贩卖一空,连你母亲的豆浆也卖出光了……” 陈余咯咯直笑,昌都剌大捷让无数人直了杆啊,大家都不觉得这是征西大军的事,更觉得这是大明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听闻后院的声笑语,朱允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入进去,见是陈木、崔娘等人,不由笑道:“看来朕来的不是时候啊,打扰你们叙说亲情了。” “皇上。” 陈余连忙行礼,陈木、崔娘也拉着陈树、陈力行礼。 朱允炆示意众人起身,含笑打量着陈树、陈力,对一旁的杨士奇说:“张先生来信说这两个弟子聪颖有智慧,让朕多照顾一二,如此走后门托关系的先生,恐怕只有张博志了,怎么样,考校一二,看看他们够不够让朕开后门的资格。” 陈木、崔娘动不已,不成想张博志为了这两个孩子竟做到了这一步。 ps: 谢v臭不要脸v、晁一清打赏,多少有些受之有愧,原本想这个月爆更到底,月底多爆更一些,可突然羊了,发烧不断,嗓子如刀割,坐不住,这几天时间里可能要少更新一些。 但惊雪保证,欠下打赏的,少更的,在一月、二月一定会补回来。还请大家谅解,也愿大家多注意保护身体,尽量避免羊,真的难受…… 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 陈力、陈树毕竟只有十四五岁,见过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对平和的朱允炆,也难免局促不安。 毕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杨士奇看出两人紧张,便笑呵呵地上前,温和地说:“只是寻常考校,不会为难你们,怎么想,就怎么对答。” 陈力、陈树作揖,直起身来等待杨士奇的考校。 杨士奇略一沉思,开口道:“少年郎应有志向,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陈力与陈树对视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这考校第一问,竟不涉学问,只问志向。陈力放轻松下来,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为何?” 杨士奇问。 陈力认真地回道:“先生也应是知道,我们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辈辈可都算是白丁,并不识几个字。幸是朝廷大开社学,振兴文教,我们才得以读书识字,了解这世上的学问与道理。后,我也想成为一个像张博志那样的先生,无私地授业解惑,让更多的人可以识文断字。” 朱允炆连连点头,在一旁称赞:“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并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计。后每年朝廷都将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学业有成时,相信你也愿意加入到先生行列。” 杨士奇知道,在打败帖木儿的大军之后,朝廷在外敌上的力就变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鞑靼依旧有威胁,但这种威胁也变得极是有限。 接地方奏报,瓦剌的安乐王把秃孛罗亲自带使团而来,想来瓦剌暂时会老实一阵子。鞑靼虽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毕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难说,他想要直接对抗大明,怕是有点难。 在外敌威胁变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点只能是内治,而教育则是内治的重中之重,是仅次于官场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续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仅需要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轻人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未来的学子才可以踩着前人的肩膀,抵达一个新的高度。 百年大计,一点都不为过。 杨士奇看向陈树,陈树抬手擦了擦额头,说:“我的志向是进入水师,成为像郑和一样的英雄,带领船队远航海外。” “郑和——” 朱允炆有些慨,也不知道郑和的船队现在到哪里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郑和带水师船队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虑到他们需要护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风洋等,如果一切顺利,此时应该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风险无法估量。 郑和是英雄,是大明远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提起远航,必然绕不过这个名字。甚至于坊间中有些书坊,竟专门找人写了《郑和西行记》,虽说里面夹杂着海怪、海贼、法宝,明显偏离现实,可人家销量还不错…… 陈树握着拳头说:“我想的是,近年来朝廷解开海,远航贸易益增多,就连北平也出现了一些南洋诸国的商人。为了保障远航贸易,朝廷总需要一支水师远航东西。在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 朱允炆大笑起来:“好一个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没错,朕需要无数个郑和,将远航一直推动下去。” 杨士奇有些欣,陈力立志教书育人,陈树志在浩瀚大海,单单就从志向上来说,他们的方向十分明确,且有榜样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宽泛虚指。 “为了实现志向,你们打算怎么办?” 杨士奇含笑问。 陈力再无力,回道:“张先生说,想要成为一名出的先生,就必须进入国子监进修,还说国子监的学问是最深奥、最全面的,只有进入国子监才能得到完备的学问,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先生。” 朱允炆与杨士奇点头。 作为教育革新的引领者,国子监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各项资源调配上,都是超一,背靠朝廷,缺钱可以要钱,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调。 加上国子监革新已走过多年,各科学院也基本建立起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相关探索也不断出成果,想要成为一名出的先生,在国子监进修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树也想要进入国子监,理由很简单,国子监在今年五月份,开设了海洋学院,专门负责培养海航、远航人才。 朱允炆对陈力、陈树很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们出身农家,又跟着父母经历了千里移民,生中本就有着一股子坚韧,何况能被张博志推举,想来心是不错的。 “开之后,你们就去京师初等学院修习课业吧,到时候自有人考校你们学问,看看归属六级中第几,朕愿你们记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时代在快速改变,已经没有人能停留在原处了。” 朱允炆严肃地告诫。 陈力、陈树连忙答道:“定不忘今之志。”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看向陈木、崔娘,笑着说:“听闻你们入京师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有没有对京师失望?” 陈木、崔娘没想到消息传的如此之快,局促地不知如何回答。 陈余听闻,很是担忧,拉着崔娘的胳膊问:“遇到什么麻烦?” 崔娘不知如何解释,黄二月在一旁说:“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马夫不讲信用罢了,事情已经解决了。” “对,幸亏这位黄公子相助。” 崔娘谢道。 陈余看了一眼黄二月,便对朱允炆说:“我就说,这几年商业太活跃,人心不古,皇上就应该好好整顿整顿,免得他微服私访,被人坐地起价……” 陈木、崔娘很是紧张地看着陈余,如此大胆地对皇上说话,当真没问题吗? 朱允炆并没有动怒,反而是认真地点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商业发展太快,人心逐利,不少商人丧尽天良,前段时间江苏还出了一个锦案……” “何为锦案?” 陈木问。 杨士奇解释道:“商人贩卖锦,售价八两银子。苏州一户陈氏百姓家,因父亲得有血痔,特意买来锦医治。可谁知买到家之后,却发现锦掉,长长的尾巴也是上去的,本就是一只老母,找商人不得,便告了官。” “太可恶了!” 陈木、崔娘等人气呼呼地说。 要知道八两银子对寻常百姓家可不是小数目,说不得是人家多年辛辛苦苦的积蓄。结果一朝被人骗空,不知如何能承受得起。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商业要发展,人心不能。内阁需要和户部、礼部商议对策,务必加大惩罚失信、欺诈易力度。若严重失信,则取缔其商贸凭证,不准其再次取得经商许可。” 杨士奇答应下来:“是时候整顿整顿了,务必让商人做到最基础的诚信。” 朱允炆严肃地说:“若丧失诚信,丧失基本的信任,那商业又从何发展?这件事应该作为明年的开年之事,不可拖延。” “臣领旨。” 杨士奇应下。 朱允炆来这里,自然不只是考校陈力、陈树两个孩子,看向陈木、崔娘:“听你们来了,陈余想来是很高兴的,但朕等不及你们叙旧啊,先陪朕说说北平营造新都的情况,北平的奏报难免避重就轻,删减太多,朕盼着你们说说实情。” 陈余笑着说:“那我去吩咐人准备酒菜。” 朱允炆看着离去的陈余,对陈木、崔娘说:“你们有个能干的好女儿啊,当然,黄二月也是不错的。”SzRUnFE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