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税赋会议,在刘协想来无非就是财政预算会议换了个名称而已。 因为朝廷不管干啥都需要花钱,所以这个所谓的财税会议,捎带手的自然也要把一年到头来所有的大事都给议一议。 这不就是议会的雏形么? 而议税阁,自然就是内阁了。 先把东西建出来,以后,只要慢慢的放权,把皇权逐步转移过度到议会和内阁,又有一部权威的法律大宝典,这君主立宪的事儿不就成了么。 然而今天这一套雷厉风行,又没和任何人商议,却又威力巨大的改革,看在群臣眼里却是完全不同的。 尤其是荀彧。 天子……这是在分尚书台之权啊! 确实,尚书台的权柄太重了,缺少制衡,这是荀彧早就察觉到的问题,只是以前他上面一直有曹作为录尚书事镇着,权臣两个字跟他无关,然而现在他却越来越像是个权臣了。 当今天子乃是雄主,在雄主手下当权臣,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荀彧已经明显的到自己手里的权利开始烫手了。 然后这天子就开始分权了。 天子英明啊! 荀彧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未来的权力结构图了。 朝廷的决策机关,已经从尚书台转移到了议税阁,凡是大事,要事,都必将由议税阁来决定,而杨彪虽为首府,但也只是个主持人的角,必须要跟三公九卿、三独坐、重号将军和上三公商量着来办事儿。 尚书台,则单纯的成为了执行机构。 校事府,则成为天子耳目,成为大汉最高的监察机构。 总觉缺了点什么啊…… 缺了点什么呢? 是了,缺一个天子与尚书台、议税阁之间的联通机关。 坏了,这一块如果不能明晰,这部分权力一定会被宦官夺走。 想到此,荀彧刚要站出来谏言,就见曹先一步的站了起来:“禀天子,臣,有一事相谏。” “大司马有什么意见么?” “谈不上意见,只是臣以为,议税阁的权力有些过大,与天子之间不能没有沟通之桥梁,臣建议,不妨扩大一下中书省的权柄,让中书令兼领侍中之职,并且也与三公九卿一道并入议税阁,以确保南北两沟通顺畅。” 荀彧见状,笑着就重新坐好了。 明公比我反应的更快啊。 刘协却想,中书省?那好像是……我的秘书机构吧。 就是说派个皇室代表呗。 “这个……有必要么?” 刘协不太想加这么个角。 “臣以为,此举十分必要,唯有如此,天子才能时时掌握动向,臣以为,天子耳目,不能全靠宦官,臣以为,此举十分必要,不可不设。” 曹的后半辈子就为了外孙子活了,他自然不能允许宦官手里握有太大的权力的,这跟校事府的权力还真就是两码事儿。 这份权力要是握在朝臣的手里,这权力怕是仅次于尚书令了,以后的三独坐可以叫四独坐了,可要是握在宦官手里,那特么就叫内相。 而内相,是有资格掺和天子家事的。 所以这件事上曹异常坚持。 而刘协一看曹这么坚持……行吧,省的你们瞎脑补我不知道,放个探子也好。 “那好吧,那就依大司马之言吧,大司马以为这个中书令,应该由何人担任啊?” “臣的曹缘,荀悦,可担此重任。” 曹也光,没给刘协推荐自己的心腹,荀悦,这可是你铁杆死忠了吧? 反正他跟荀悦这么多年的情,先是亲密无间,后是决裂翻脸,最后收下当曹缘也还算维持了不错的关系,以前的是是非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曹清楚荀悦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动摇太子的地位。 “荀悦?” 别说,这人真合适,他以前就是秘书监,干的活和中书令还差不多,还是天子老师,资历威望能力都够,政治背景也硬。 于是群臣中除了荀彧纷纷附和。 只有荀彧有点不太开心。 我特么好不容易才把荀攸给下去,怎么又上来一个荀家人啊!我不想当权臣啊! 于是荀彧站出来道:“臣以为,荀悦……这个,资历还是有点尚浅吧,臣推荐赵温担任中书令。” 曹一听就不乐意了,他跟赵温有仇,他当然不怕赵温,可万一将来自己死了之后赵温迁怒太子呢? 嗯……老家伙应该不会比自己能活,可是万一呢? “赵温不合适,陛下,臣以为此职除了荀悦之外无人能够胜任。”说着,曹的嗓门都大了起来,大有今天你天子不答应,我就发火给你看的架势。 而刘协…… 说真的,这套制度虽然是他闭着眼睛瞎设计出来的,但他还真没有这曹和荀彧了解的更透彻。 他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这荀彧和曹怎么就跟快要吵起来了似的? 那我肯定得听曹的啊! “好了,那就荀悦吧,让荀悦来当这个中书令吧,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荀彧心想,不行啊,这样的话我们荀家的权责太重了啊! “陛下,臣以为,尚书台之事益繁重,既然现在有了议税阁,尚书台的工作也会更重,臣想,能不能请陈群来接替担任尚书之职,负责官吏考评、升迁任免,再请增设以孔融为尚书,负责礼仪教化,再以郭嘉为尚书,负责审阅各地司法行政,以赵俨为尚书,负责户籍民政,以段煨为尚书,负责军事统筹?” 这就是以九卿之权,来分尚书台之职权了。 刘协一看,这是……好家伙,一口气要了这么多大佬,这尚书台是要变成行政政府是吧。 好事儿啊! 这样的话内阁、议会、政府都有了,我这个皇帝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虚君了么? “加一个,以刘晔为尚书,负责工匠培训、技术创新,大型建设等,毕竟技术进步才是第一生产力么,你们看自从筒车、翻车、以及风车、水车投入生产之后,今年的亩产是不是高了不少?就这样吧。”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这也就是刘协确实历史知识比较欠缺,还以为他这是离着君主立宪更近一步呢。 但凡换一个学文科的马上就能看明白,这不就是隋唐时的三生六部制么? 中书,尚书,以及实际上跟门下省没啥区别的议税阁,尚书台下还分出来的几个尚书不就是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么? 这玩意纯是君主集权的手段,和君主立宪有个球的关系啊! 刘协倒是没想那么多,继续道:“接着说事儿,今天要说的事儿很多,你们要忍耐一下。明年,袁绍可能就会打过来,咱们要做好战备,这打仗就得花钱,先议一下,这个仗咱们怎么打,需要多少钱粮,然后你们再回去讨论其他事儿需要花多少钱,任何事都要以战事优先。”szrUnfe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