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立刻道:“万岁爷,您要注意身体啊。若是太子爷见万岁爷生病,定会悲上加悲,更加难熬。” 康熙叹气:“知道了。朕的保成,在外人面前看似坚强,实际上心里还是脆弱得很。没有朕护着,他该怎么办啊。” 康熙轻轻拍了拍胤礽的额头,抚平胤礽睡时仍旧紧皱的眉头。 他仍旧很悲伤。但他必须振作起来了。 康熙想起那些个拐弯抹角说胤礽“面无忧”的人,眼中出凶狠的神。 他不过是因为悲伤稍稍松懈了一会儿,就有人要来害他的宝贝儿子。 当皇帝,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啊。 “好好休息,以后咱们父子俩要遇到的麻烦事还很多很多。”康熙替胤礽掖了掖被角,转身离去,边走边道,“传朕的旨意,临时召开大朝会。” …… 皇帝终于从悲伤中清醒,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群人下狱,因为这些人诬告太子。 康熙痛骂道:“太子因忧伤过度,每御医不敢离身!你们还说太子不够忧伤!你们还要太子怎么忧伤?!陪着太皇太后一起去了吗!太皇太后在天之灵,看见你们这样伤害她最疼的曾孙,一定会惩罚你们!” 被骂的人瑟瑟发抖。 他们是真的看着太子不常哭泣,以为太子和太皇太后关系不好。 毕竟里的事,他们哪能知道啊。 好不容易抓到太子的把柄,他们也没想到,皇上居然在悲伤中还能有理智。 这群人痛哭涕,连连忏悔,内心后悔极了。 但他们的后悔不过是因为这次计谋没得逞而已。 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在心里一边叹一边摇头,看来皇上也不是特别悲伤。 若真的悲伤过度,肯定就就不会有理智,听见别人说太子对太皇太后不敬,再一看太子确实哭得最少,绝对会生气。 虽然皇上事后可能会醒悟,但只要在他心中扎下一个“太子不孝”的刺,待太子年岁增长,皇上逐渐老去,这刺一定会越发壮大,给太子致命一击。 皇上怎么就还能保持理智呢?太皇太后难道对他还不够重要吗? 一些大臣们哀叹不已。 已经被封为国子监祭酒兼任北京大学校长,并进太子太傅的唐甄,一眼就看出了那群人心中所想,心中讥笑。 这群人就完全不肯想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太皇太后对皇上很重要,太子对皇上也同样很重要吗? 皇上了解太子,信任太子,怎么可能认为太子不孝? 再说了,能完美地表现出情绪,说明自己心中情不是很强烈。 如太子这样,已经完全慌了神,忘记了保持太子完美的一面,才是真的对太皇太后眷念至极啊。 “唐祭酒,可否一叙?” 唐甄回康熙赐给他的宅子时,杜立德杵着拐杖等候在门外。 杜立德已经致仕,此次太皇太后去世,他仍旧杵着拐杖来送行,以报知遇之恩。 唐甄看向这位已经致仕的“帝师”,微微一笑,恭敬道:“太师多礼,甄扫榻相。” 杜立德打量唐甄,然后笑道:“那我可就要得寸进尺了。可有好酒好菜?” 杜立德此次来找唐甄,是打听太子的事。 他致仕之后,虽关心朝中事,但对太子了解不是很详尽。 杜立德离京之前,太子还颇受汉臣敬重。这次他来京,却发现汉臣中支持太子的人变少,很是疑惑。 或许这一位从乡野里走出来的“太子师”,能为他解答一二。 唐甄知道杜立德对朝中汉臣的影响力,他想接手杜立德的影响力,为皇上和太子所用。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向杜立德介绍现在朝中的情况。 杜立德眉头微蹙,明白现在朝中这诡异状况的原因。 “皇上和太子所做,对国对民有益,但对士族豪强无益,难怪了。”杜立德叹气。 唐甄道:“朝中大臣并非都为秉公之人。伤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他们自然不喜太子和皇上。杭州之事杜大人也应已经听过。他们起民办哄抬物价,若不是太子当机立断,不知又有多少百姓死于谋诡计之手。” 杜立德道:“这背后缘由,不是因为剃发令吧?” 唐甄点头:“开海后他们便没了以前私自出海时的高额利润,所以想倒朝廷闭门锁国,便于他们掌握海商航线。可这天下不仅仅是陆地,海洋也在天之下。若有一,人类能像鸟儿一样在低空飞行,那低空也是在天之下,皆为帝王的领域。” 杜立德又叹了一口气:“总有人想不明白。听唐祭酒一言,老朽松了一口气。皇上比老朽预料中的更英明,太子也更优秀。今后之事,就拜托唐祭酒了。” 唐甄拱手作揖:“甄定不负所托。” 杜立德和唐甄对作揖。 杜立德将自己期盼的未来和明主托付给唐甄。 唐甄接受了杜立德在朝中的影响力和文脉。 新旧两代帝师,虽只是第一次见面,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见面。但此刻,他们是心灵相通的挚友,也是托付理想的伙伴。 杜立德拜访唐甄的事,康熙很快就知道了。 他没有因为信任的重臣私下来往而生气,反倒是很欣,也很得意。 康熙召来杜立德:“朕为太子选的老师还不错吧?” 杜立德失笑:“皇上自然慧眼识珠,伯乐识马,唐祭酒确实是难得的贤才,且对皇上忠心耿耿,奉皇上为明主。” 康熙问的是太子,杜立德说的却是皇上,可见杜立德的老辣。 第162章 杜立德心系太子,但没有去拜访太子。 他就像是康熙的幕僚一样,暂时住在中,帮康熙处理一些太皇太后下葬礼仪相关的琐事。 太皇太后去世时,要求丧礼简办,康熙不剃头不服丧——人服丧要割辫并不剃头,康熙现在脑袋的头发,就把头发剃成了板寸,然后不理发,任其野蛮生长。 不服丧是不可能的,康熙恨不得扎扎实实给太皇太后守三年孝。 他是没条件守孝,但胤禔和胤礽都表示,太皇太后去世后的这二十七个月中汗阿玛就别想给他们女人的事了。 本来胤禔该成婚了,此事在胤禔强烈要求下也暂时搁浅。 不过康熙已经给伊尔觉罗氏说了,把小姑娘好好养着,他们家不出错,大福晋就这么定了。 康熙又敲打胤禔的准岳父科尔坤:“以直亲王的子,即使你是他岳父,若你惹了他,他也敢你。你若不想颜面扫地,就老实一些。” 科尔坤心脏颤抖得厉害。 来了,来了,他一直假装站在某未定阿哥的一边,就是不想让女儿嫁给大阿哥啊! 科尔坤知道自家女儿入了皇帝的眼,是大福晋候选人之一。 京中谁不知道大阿哥的格? 大阿哥小小年纪就敢堵京中勋贵宗室的门,出使途中接连灭国,据说冷酷无情残忍暴戾还可能吃小孩(胤禔:艹?!),他家娇滴滴的女孩儿嫁进直亲王府,还有活路吗?! 科尔坤是个老实人,不敢和皇上对着干,只是按时参加某未定阿哥的聚会。 结果,他还是没能救下女儿。 科尔坤磕头:“臣遵旨。” 呜呜呜,要不,要不教女儿学学防身术?至少大阿哥打她的时候,她能够还手? 科尔坤脑子很混。 康熙也给富察家打了招呼,透了让李彤当太子妃的风声。 朝臣们到很意外,细思之后又不是很意外。 李彤虽然不符合这个时代选媳妇的标准,但随着她发明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机器越来越多,李彤在民间的地位越来越高。 对老百姓而言,他们虽然保守愚昧,但对于高高在上的贵族女,他们并不会去评价其是否符合世俗对女子的要求,而是和对贵族男一样,看她们为自己做了什么。 传闻嫘祖发明缫丝织布的工具,民间谁会说嫘祖不懂规矩,居然搞这些奇思巧? 历代贤后召集后嫔妃和前朝女眷给边疆将士做衣服,民间谁会说这些女子居然给外男做衣服不知检点? 李彤被骂,是因为她地位还不够高。 当她成为准太子妃之后,她所做的这些“离经叛道”的事,将成为稳固她地位的声望基石。 以后再有人提起她,都会说一声贤德之人,民如子,天下楷模。 这样的在民间声望过高的女子,皇家果然不会便宜外人。 康熙故意把这风声传到民间。 老百姓们听后,都奔走相庆。 仁德的太子是天上派来辅佐圣天子的神子,能发明出那么多造福老百姓机器的准太子妃,肯定也是天上派来负责圣天子的神女。 神子和神女,果真是天生一对啊。 我们老百姓,未来的子会越来越好过啰。 太子和准太子妃的声望变得越来越高,并没有影响康熙的地位。 康熙现在几个能干正事的孩子,都被称为是神灵星官降世,连胤祉也如愿以偿拿到了属于他的神仙称号——民间正在为他是文曲星君还是龙九子负屃而争论不休。 那么能生出这么多神仙儿子的康熙皇帝,他本身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吧? 胤祉能获得此文名,不是因为他死了几个官员,而是他在报纸上吵架的马甲号爆了。 报纸造价仍旧很高,卖十个铜子,但比起其他书籍来说,便宜太多了。 认识字的人总会有三俩也认识字的好友,大家一起凑一凑,轮购买,每期报纸都能看; 茶馆酒楼的评书先生多了一项读报纸的业务,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读报纸上文人们的辩论,比话本还更让热血沸腾; 街头巷尾也多了一些读报纸的老书生,他们大部分人不要钱,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老百姓多了解一些东西。 老百姓们一般都会在听完报纸后,悄悄留下些东西,一个蛋,一把米面,一尺布头……悄悄放下,悄悄离去。 老书生打开门,往地上一瞅笑着拎着东西回房。SZRunfe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