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他虽一向是从军的,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军中待得久,但这天下能人异士从来不缺为国为民的侠客。 那些侠客们身怀各种技艺,是真真的大家高人啊! 他们也曾跋山涉水的到军队中请求为国效力,杀蛮夷,除鞑虏。 事后却悄悄离开,深藏功与名。 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不过好在他们离开前都有给他留下他们属意的隐居之地。 只要用心总能寻访得到的,到时候他也不至于要这些大家来他府上教授孩子们。 当然愿意来就最好,那就是给了他顾某人天大的情面了。 要是不愿意来的话完全没问题,就当他去会会这些老友。 再找他们要个把徒子徒孙来他府上教导孩子们总是行的吧。 顾老爷子将这事一说,顾夫人和姜初月都觉得好。 人家都是为国为民的老英雄了,实在不合适让这些老英雄来府上做孩子们的家庭老师。 姜初月甚至觉得这太不敬重这些老英雄们了。 倒是顾夫人赞成之后又沉思了一会,接着仰头看着顾老爷子问道:“你这是在家待不住了吧?想要出去走走?” 顾老爷子忙矢口否认,“嗳,哪能呢?我有夫人在身边陪着,还有暖姐儿,朗哥儿和月儿都在一处,我怎么会想往外跑?” 姜初月见此不由得暗笑,知道没什么事了,就行礼出来了。 留着顾老爷子和顾夫人耍嘴皮子。 出了书房就是开阔的院子,金桂已飘香,紫薇花也开的热烈。 姜初月抬手遮在眉心处,仰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叹这样的好时节。 只盼着都如此太平盛世就好。 可惜,因圣上病重,后面迟早得要过一段动的子了。 只是接下来她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顾不得欣赏园初秋的美景,她又匆匆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让人将老管家和几位管事的都喊了过来,在她理事的花厅外间等着。 接下来,她将府里要将顾家大宅的五位姑娘接过来教养的事情说了。 这五位姑娘分别是大房的大姑娘兰姐儿和二姑娘君姐儿,二房大姑娘芳姐儿和次女青姐儿,三房的大姑娘秀姐儿。 大宅二房和三房都还有最小的姑娘,因年纪还不大,顾老爷子就让她们继续留在她们生母身边再养几年。 大宅的小姑娘们是顾朗和姜初月的侄女儿,姜初月自然不想亏待她们。 正好前几年顾府买了隔壁几家的宅基地重新扩了一遍,如今也不缺院子。 姜初月打算让这五位侄女一人住一个院子。 既然要单拨院子出来给五位姑娘住,这些院子必定要重新整理修葺一下。 屋里的摆设也要重新设计减。 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假山奇石也得再看看。 不但是这些,就是院子里用的窗纱帷幔什么的也都要重新换了。 这样一打理,可要花不少心力。 “老管家,你先派人去找修园子的,再派人去布行采买一些颜明快漂亮的轻纱帷幔回来。 还有就是派人去至美瓷器行挑一批彩瓷回来,或是摆瓶或是瓶,还有养鱼的啥的看着好的都采买一批回来。” 这至美瓷器行就是当年的乡间少年秋生开的。 他如今已经名动全国,他亲自经手的作品价格和那画坛的名家大家的价格也不枉多让。 最近他还做出了一批彩瓷的美瓷器,被一些好文雅之人抢买一空。 姜初月要家里管事的去采买一批彩瓷,那也只是秋生的那几个小徒弟制作出来的。 几年前,在姜初月的劝说和支持下,秋生也搬来京城落了。 主要也是京城最近的祁隆山脉有一段主支脉藏着适合做瓷器的土…… 这对秋生来说才是最大的惑。 如今,秋生也二十多了,也娶了娇生了儿女。 人家一家在京城过的十分和美。 只是姜初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秋生到了京城后,离她们近了,却一直没有来拜访过她。 就算是莲花胡同也没有去过,只是隔三差五的,做出了好东西就会派人送一两件的去莲花胡同。 倒是上次暖姐儿洗三的时候,秋生的夫人带着厚厚的礼过来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脾,特别是秋生这样天才型的人总有自己的脾气,姜初月并没有多想。 秋生是她的朋友,这就好了。 就如秦老板,方老板一般。 这些老友虽都有几年没有见过了,商场上都互相照应着。 他们也从来不让她吃亏,甚至他们宁可自己吃亏都不会让她吃亏。 姜初月都记在心里了。 对于姜初月的吩咐,老管家和几位管事的都一一恭敬应诺。 姜初月想了想,又道:“差点忘了几件事,那些鲜丽的花粉少的花儿草儿的多采买些回来,府上的各院也要补补,好好的捯饬一番了。” 老管家又恭敬的答应着。 “还有,到成衣铺子里替五位姑娘夏秋冬的衣衫各做八套。”姜初月想起小姑娘美,又补充道:“胭脂水粉捡上好的多买一些,头面首饰也买个二十套,金银玉石珍珠的都要。” 老管家还好,他早就对夫人的大手笔见怪不怪了。 倒是几位管事的,寻常不会被召到后宅来,见夫人为了大宅那几位侄女这样下本钱,都在心里惊诧的不得了。 大宅那帮子人反而和他们打道的多,平常不是是找他们要这个就是要那个的。 他们太了解大宅那几位主子了。 说起来,若搁在他们有那样的兄弟,早就丢一边不管了。 哪里滚哪里去。 也是夫人心善,才会对大宅那几位侄女如此上心。 这是当自家亲闺女一样看待了啊! 姜初月自是不知这些管事心中所想。 又问了几位管事和大管家要做好这些事大约要多少时。 几位管事的和大管家先讨论了一会儿,最后给出了最快要时的时间来。 姜初月就道:“那就时,辛苦官家和几位管事了。” 说完后就朝站在她身后新上来伺候的扶桑丫头使了一个眼。 扶桑丫头立刻将她身侧的托盘端了下去。 这托盘上摆着几个红封。SzrUNfe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