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家顺成亲以后,就该是家平的婚事,年龄也不小了。” “嗯,家平的婚事也得好好寻摸寻摸,不能说个差的。” 唐老太太现在在周玉兰的熏陶下,眼界比一般老太太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对未来孙媳妇的人选可不是局限于农家,她希望是大户人家的姑娘,至少也得是书香人家的姑娘,哪怕是落魄的书香人家,也是愿意的。 她可不打算以后再跟着大儿子住,她打定主意后半辈子跟定老三一家,跟定三儿媳住。 “嗯,是得好好找。”婆媳俩现在情很好,有什么事情,周玉兰都会在做出决定后,告知老太太一声。虽然老太太说的建议她不一定采纳,但是尊重老人还是要的,也让两位老人有参与,即使他们有反对意见,她的三寸不烂之舌也能说服他们。 现在已经是十月,炎热才褪去一些,但是依然很热,天气的反常,已经让所有的人都紧张起来。外边逃难的民越来越多,他们衣裳褴褛,饿的寡瘦。有的老人走路都在摇晃,这些人的目的地不是曲县,只是路过,看着曲县的周边的样子,也知道这里灾荒严重。 周边很多村也有一些人也开始逃难,周家人听周玉兰的话,假如村里的人都出去逃荒,就让他们过来唐家住,周玉兰也是需要人手,这里以后守不守的住,也要看自家的亲人们给不给力。 大家住在一起可以共度难关,一起抵御外面的民。 山坳有田地,也不会饿死。 周玉兰一早收拾整齐,带着什么都不知道的唐家顺还有娟儿一起到城里去。 蒋家没有不答应,只是说要让蒋家姑娘和唐家顺悄悄见上一面,蒋夫子没有想到当初很不看好的唐家顺有一天可能成为自己的女婿。 唐家顺的努力和勤奋他是知道的,进步很快,明年如果年成好,没有灾荒,唐家顺是可以下场去试试,唐家平也是可以下场的,只有唐家安不是学识不行,是年龄还小,可以下场也可以再等等,在他看来唐家三个儿子都是有天赋的人,学的都很好,这也是他愿意答应的原因,从崔冰人上门以后,他就派两个儿子到凤山村悄悄的打探消息,周边的村落也打探过,这是要确定唐家人好不好相处,还有家里的条件是否达到他心目中的标准,当然这种情况下只是最低标准。 作者有话要说: 祝小天使们中秋节快乐,阖家乐! 第70章 一窝老实人15 蒋唐两家相谈甚, 蒋灵珠也对唐家顺比较意,虽然家世不如之前的,可她毕竟被退婚过, 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两位兄长也是探听过唐家的情况, 知道人家家里也还不错。自己以后的子不会难过, 低嫁有低嫁的好, 至少不会被欺负。 唐家顺的心情像是坐过山车一样, 起伏不定,自己真的能娶到心中的姑娘,他很高兴。娘说过了, 蒋姑娘退婚不是她有什么问题,是男方攀了京城的高枝。 想到之前蒋姑娘受的委屈, 他就想一拳打死那个混账东西, 欺负人不是还是什么名门世家,狗世家, 一点规矩都不讲。 气愤归气愤, 心中却也窃喜, 没有那位的放手, 哪有他什么事。 想到这些, 他心底还是谢明州府的那位。 回家的路上,娟儿比大哥还高兴,她发现自己和未来大嫂很聊得来,两人的年岁也就相差三四岁。一路上娟儿叽叽喳喳的说:“娘, 灵珠姐姐人不错,又有才学,和大哥很配。” 唐家顺坐在一边,嘿嘿傻笑,心中有无限的喜,听到妹妹这么一说,更是喜上眉梢。 “好了好了,你都说了一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到家了。”说话的时候,已经到村口。 此时正是下午正热的时候,路上行人很少,就是逃难的难民都很少。天气太不正常了,她有些担心。 回到家里,周玉兰和等在家的公婆详细的说了唐家顺的婚事,十天后是个吉,换庚帖,过小定,正式定下来以后,再选吉过大定,年后天,暖花开的时候,再成亲。 老人听了高兴,孙子能找到举人老爷的闺女,这是唐家的福气,未来的重孙子一定是个读书人。唐家又要多一个读书人。 曲县了起来,真的了起来,很多地方不收难民,一些难民开始想歪注意。 沉沉的天气,一群衣衫破烂的难民,被曲县高高的城墙关在了外面,久等无人开城门,只能四处奔波找吃的,凤山村离县城很近,这下成了难民们重点照顾的地方。 冬天的植被本来就很少,难民们没有吃的,很快一些植被被他们挖的干干净净。 一些人窜到凤山村,搞得里正是焦头烂额,村里哪有屋子和粮食收留他们。可是不收留,老些人,怕他们闹事。到时村里肯定会很的。谁家没有老人孩子,就怕难民们来。 里正也是唐家人,他背着一双手,带着村里的一群男人在村里的最里面,一块荒坡上给难民们划分了一块区域,这里可以让他们搭茅棚,或者简易的屋子,吃食自己去找。 “我们也是普通农户,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没办法帮你们找吃食,能做的也就是这些,村里你们不能随便进。你们能遵守就待在这儿。” “里正老爷,谢谢您。”一位老人坐在地上,不停的谢里正。他的身后还有一家人也是卑微的在谢里正,他们老家遭灾更严重,走到这儿已经很累,看着凤山村的人都还好,就想这里是不是可以安稳下来,好好过子。 里正看着灰扑扑的一群人,心里有些不落忍,转头挥挥手离开了这里。 路过山坳前的时候,无意中看了一眼,才想起本家还有这家人不用为生计发愁的。他抬腿走了进去,山坳里面大门内盖了两间屋子,山门晚上是会关上的,这里有人值夜,特别是现在的情况,晚上都会有两个男人值夜才行,有什么事情,可以第一时间通知里面的人。 周家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早就被周玉兰接到家里住下,外面的情况很不好,她很是担心。 “自己”以前的记忆中,凤山村的人也是第二年开不能种地以后开始逃难的,今年有她在暗中推波助澜,村里的人家都备了不少粮食。 情况比记忆中的要好,她是不希望村民们出去逃难,他们走了,自家不走太扎眼了。这样不好,太高调。 里正的到来,唐老爷子热情的接待,“常哥,弟弟来看看你了。”里正打着哈哈笑着和唐老爷子打招呼。 “快坐,怎么有空来家里坐的?”老爷子可不相信这个本家弟弟只是来看看自己的,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没事,刚才到荒坡那边安置了那群难民,路过你家门前,想着就进来看看。” “那些难民还算听话不?”老爷子最担心的就是难民们的事情,怕他们滋事。也担心自家的孙子孙女们,都是他的后辈,他担心他们。 “暂且看着还行,不过以后就不知道,假如年后情况还不好转,我们村估计也要逃难去,老天爷不给活路。”唐里正气馁的说起心中的想法 ,现在大河里的河已经出来了一多半,只有一些低洼处有水,还有部分地方有水,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全干。到时除了逃难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心中一直担忧这事,说实话谁愿意逃难,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里,去到一个未知的远方。他是里正家里多少有点家业,更加的不愿意离开。 周玉兰听了这话,从外面走了进来,她想,还是给村里人一条活路,不然村里人真的要去逃难,那可不行。她走进来给唐里正说:“里正叔,我说一件事,您要是觉得可行,您就做,不行也当侄媳没有说过。” 唐里正现在是病急投医,什么行不行的,只要不太离谱,他都愿意尝试,老天爷不给活路,他们得自己想主意活下去。他知道自己这位好命的本家哥哥家里发家就是靠的眼前这位侄媳妇,听听也许是个好主意,他点点头说:“说吧,都是自家人,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没有关系,你也是好意。” “侄媳以前救过一位老爷子,他说那条大河,在咱们村过的一处地方,有个泉眼,只要挖通,底下有源源不断的水会冒上来,只是已经过去好些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可是不敢说。现在听到里正叔说明年要是情况还是这样,估计全村都要逃难,我才大胆一说,要是觉得不靠谱,可以不信,不过这是唯一的办法。” “怎么可能,这事是真的吗?” 唐里正不敢置信,只是他又希望这是真的。这是唯一能想的办法,也是唯一不让全村人逃难的办法。 “应该有一半是真的,当初万泉还在的时候,他也知道这事,还说可能是真的。” 唐里正听周玉兰这么一说,似乎觉得是真的,一个妇道人家说得话,他只能信一点点,可是万泉要是也这么说,他得多信一些,估计万泉也是见过那位老爷子的。 “我召集村里的青壮年试试,不过还得烦劳侄媳妇给指地方,我们不能瞎挖。” “行,当初那位老爷子带着万泉去指过地方的,我也知道地方。” “那就好。” 唐里正的心情似乎好了一点点,心里想着周玉兰说的事情,很快就离开,回家了。 唐老爷子也似乎明白过来,自己池塘怎么一直都有水,像是用不完一样,这里面绝对有文章。他问周玉兰:“家顺他娘,咱家的池塘是不是高人指点过的。” “爹,您猜到了,确实是,当初万泉就说过,要是以后能发财,一定把山坳买下来,挖一个大大的池塘,遇到大旱年间,也不怕。” 周玉兰的假话让老爷子和老太太瞬间思念起死去的三儿子,他们想不到三儿媳一直记着老三说的话,还付诸行动。看来三儿媳是把老三的话真正的放在心上的。看向周玉兰的眼神更加的慈祥柔和。 周玉兰没有想到一段谎话,能让老爷子和老太太这脑补这么多。 唐里正行动力很快,第二天就召集全村的男人说这件事,很多人都表示要试试,这是自救最好的办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能保证不是真的。 没有几天,周玉兰就被唐里正找去,指点地方,两个儿子一直陪在身边,全村每户都要排人参加,就是打算在凤山村安顿下来的难民们也要派人参加,要不以后用水,他们是没有份的。 周玉兰让唐家顺和唐家平都去参加,一人半天,家里的下人没有安排事情的,也要去参加。周玉兰不希望孩子们刚过几天好子,就不记得以前的艰难困苦,还有唐家安也被安排到河边给大哥二哥送茶水。不能因为年龄小就什么都不干。 远处的河上热闹一片,到处都是人,挖起来的淤泥,都是运到一些人的田地里面,这些可是上好的肥料,周玉兰没有要这些淤泥,她不和村里人抢这些。大家都不容易,希望明年村里的村民们有个稍稍好点的收成。 这条大河可是一条大江的支,说起来大河干成这样,可想而知大江估计也没有多少水。明州府的人都是依靠这条大江和周边的小湖泊以及小支的水生存,即使是家里打了井的,现在估计也干了,依然要靠沅江的水。 作者有话要说: 每逢佳节胖三斤,说的就是我,唉…… 第71章 一窝老实人16 凤山村的大河,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周玉兰给唐里正建议, 既然是挖底下泉眼, 这么多人出工, 干脆一次的,把大河的河堤也加固加高一些,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谁知道以后的大涝,厉害到什么程度。 唐里正和唐氏的几位族老以及外姓的几位族老一商量, 觉得有道理,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这可是先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是得趁现在做好准备。 现在看到的是,河下河上都是人,都在干活, 这里火热一片, 好在今年天气异常, 到了现在天气依然不冷,要不河下的人可是受不了的。 “啊,出水了, 真的出水了。”唐家康高兴的大喊起来,不过他人也浸泡在水里,上面的人赶紧的把下面的人拉上来,这一段的河, 开挖的时候是轮下去挖,这本是一段已经干枯的河,上面的人手里一直拽着一很的的绳子,另外一头是系在挖河的人身上,虽然有挖台阶下去,可是挖的地方太宽,一但出水,不一定来的急爬上来,这是以防万一。 “哦哦哦,出水了。”筑河堤的人也听到了,放下手里的活,跑下来跟着拉。 下面的人拉上来全身都是水,只见很快就看到很多水把刚挖出来的那个又宽又深的大坑填,还有水继续的往外冒。 岸上的人都的看着唐家顺和唐家平兄弟俩,都知道挖泉眼的事,是他们的亲娘提出来的。 在周玉兰看来这不叫泉眼应该是水眼,她相信明天开始,这段河都会有水,村里人以后也用不着再逃难去。 河边喧闹沸腾,大家伙都站在河边高兴的看着不断往外冒的水,还有人立即回去挑来水桶,打算等会儿挑水回去。 “出水了,以后我们不用担心了,明年即使不下雨,也能种田。” “我不用担心明年不下雨要逃难去,哈哈!” “哈哈哈,出水了,这下家里保住了,看来真的要把这河堤筑的高高的。” “是得筑高,万一发大水,可就惨了。” 难民们看到这里已经出水,也跟着高兴,里正愿意让他们留下来了,这次他们都出了力的。就是为了能留下来。 现在至少不用担心喝水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水喝,还有这里有荒地,也可以开垦荒地,活下来。 大家多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心。 岸边站了不少人,还有很多女人都是从家里赶来的,一时之间,这里人声鼎沸,热闹的像是赶集一样,只能看到人头攒动。还有小孩们拍手闹,也有老人们欣喜聊天,还有一些老人高兴的擦着泪水,有了水,久不用再逃难,远离家乡,去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对于已经垂垂老矣的他们,是件天大的好事。谁愿意逃难去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那太难了,不说别的,就说房子,在这里至少有房子,别看是土墙茅草顶的破房子,到了外地也不容易盖起来。 周玉兰也就是好奇的看一下,之后就回家了,她不喜这么多人的热闹场面。 以后不再担心村里人出去逃难,别的事情以后再打算。 蒋灵珠最近每天都在绣嫁衣,还有要给婆婆,祖父祖母做衣服鞋子,还有给婆家的弟弟妹妹们准备礼物,很忙的。 低头在绣花,外面响起脚步声,门“吱啦”一声被推开,进门的是她二嫂,正笑盈盈的望着她说:“妹妹,你到外面去看看,未来妹夫又送来不少东西,往可能不是什么贵的东西,现在可是好东西。” “二嫂,城门都关了,他是怎么送进来的。” “正在说这事呢,你去看看吧。” “嗯,这就去。”蒋灵珠把嫁衣小心翼翼的放好,随二嫂走了出去,她现在也觉得唐家顺是真的不错,就像她这样被退过婚的姑娘,一般稍讲究规矩的人家都不会再来她家提亲,现在自己嫁到唐家,子不会很差,还有未来夫君对自己还不错,这比什么高门大户有钱人家都好,那样的人家即使自己没有被退婚,嫁进去了,也不见得能把子过得舒心。 什么勾心斗角没有,还是这样的人家适合自己,还有婆婆保证的,三十五岁无子才允许唐家顺纳妾。爹娘也很意这条,她也没有异议,总不能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许人家要一个后代吧。 她不是不讲理的人,要真是那样,她虽做不到不心烦,但是也能忍下。 想到这些,她觉得自己被退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唐家顺派人送来了四桶活鱼,还有一些做好的年糕,还有五盒娘做的面脂,据说比外面卖的面脂好很多,他听妹妹说起就记在心上了,这次求娘给了自己五盒。一并送来,他不能多跑蒋府,不合规矩,只能让薛大跑一趟。 薛大手里还拿着一个盒子,一直拿着,就是等未来的少夫人来,见到蒋灵珠,才把盒子递给蒋灵珠:“公子让小的把几盒面脂给蒋姑娘,是我家夫人亲手做的,比外面卖的面脂要好些,是大公子特意求来的。” 蒋灵珠在父母兄嫂的注视下,脸红的收下了面脂。szrunfeng.nEt |